您所在位置: 首頁> 研究生教育> 學位點介紹

一、中國語言文學

(一)研究内容與目标定位

中國語言文學即中華民族的語言和文學,包括中國漢族和少數民族的語言和文學。作為一門有着悠久曆史的傳統基礎性學科,中國語言文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相比,具有一定的專業優勢和較廣泛的人才社會需求。該學科研究生培養目标定位為:培養具有良好思想素養、良好的專業知識結構、良好的學術素養與學術能力的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專門人才,碩士學位獲得者可在高等院校或中學從事科研或教學工作,也可在相關的文化宣傳、新聞出版、黨政管理等部門工作。

(二)發展曆史與師資隊伍

本學科專業起步于1958年,1986年漢語言文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對外漢語、2003年漢語言兩個專業也先後開始招收本科生;文藝學方向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是我校最早的三個碩士學位點之一;中國古代文學方向2001年獲得碩士學位授權,2002年被确定為湖南省重點學科,為我校最早的兩個省級重點學科之一;漢語言文字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兩個方向2006年獲碩士學位授權。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2010年獲碩士學位授權,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重點學科,2009年被确定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立項建設支撐學科,2018年被确定為2003网站太阳集团博士學位培育學科。

經過多年建設,本學科目前已經形成一支學曆、職稱、學緣與年齡結構基本合理,學術潛力較大,充滿活力與朝氣的師資隊伍,共有專任教師4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學位人數30人,在讀博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湖南省優秀教師2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2人、湖南省新世紀青年社科研究人才“百人工程”首批人選1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1人、湖南省文藝人才“三百工程”人選2人、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10人。

(三)專業方向

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建設時間長、人文積澱厚的學科專業,拟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學科資源、凝煉學科方向,形成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等五個研究領域穩定、研究特色鮮明的學科方向。

1.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1年1月獲批準, 2002年9月開始招生(1997年與湘潭大學聯合招收碩士生),目前在校研究生20人(含外國留學生2人)。本專業方向目前負責人為王友勝教授,碩士導師有李德輝教授、劉奇玉教授、吳廣平教授、李躍忠教授、魯茜副教授、王奕祯博士、張曉燕博士。本專業方向依托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古代文學與社會文化研究中心”建設。主要研究古代詩賦、明清戲曲及湖湘文學,注重古代文學典籍的研究與整理,古代經典作家作品的傳播與接受研究,其中唐宋文學研究省内領先、國内知名,楚辭、明清戲曲與湖湘文學研究亦各具特色。多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7項、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8項(含重點1項),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産》《文史》《中國史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專著近40部,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第二屆優秀古籍圖書獎”、湖南省社科成果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等省部級政府獎多項。本研究方向教風、學風嚴謹踏實,教學質量較高,目前已獲2篇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10篇2003网站太阳集团優秀碩士論文,學生考取南京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等知名高校博士生人數10餘人。

2.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獲得批準,2007年正式招生。至2017年已招收碩士研究生80餘人。方向負責人為彭在欽教授,碩士生導師有吳投文教授、袁星潔教授、劉郁琪副教授、梁小娟副教授、胡志明副教授。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現代性與百年中國文學潮流研究、現代性與影視潮流研究、現代性與長篇小說研究,現代性與湖湘文學研究。近些年來,方向成員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新文學史料》等CSSCI源刊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其中參與撰寫的《新編大學語文》被評為國家級規劃教材,并榮獲湖南省高校“百優教材獎”;《中國現代文學史簡明教程》是國家十三五規劃教材。多篇論文在《高校文科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摘發或轉載。本專業方向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項目4項,省社科項目20餘項,湖南省研究生教改項目1項;獲省級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校級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畢業研究生中獲得國家獎學金3名,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省級優秀畢業生4名,校級優秀碩士論文8篇。

        3.文藝學  

文藝學二級學科碩士點1998年獲批準,1999年9月開始招生。本方向專任教師年輕有活力,充滿人文關懷,方向負責人為李勝清教授,導師有潘年英教授、胡鐵強副教授、章桉博士、李衛華博士、胡紅梅博士。本方向研究以文學理論、文藝美學為基本對象,範圍涵蓋古今中外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論話語、文學事件、文學現象、作家作品和文學批評,重點在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影視媒介與消費文化、文學人類學等研究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主持國家、省部級項目共計14項,在《民族文學研究》《文藝理論與批評》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專著12部,各級獲獎10餘項。自1999年招生以來,文藝學專業碩士生累計考取中國社科院、複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高校博士生近30名。

4.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6年獲批準,2007年開始招生,目前在校研究生13人。方向負責人為聶志軍教授,碩士生導師有徐前師教授、賴積船教授、尹戴忠教授、秦鳳鶴副教授。本方向依托省級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漢語方言與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後更名“湖南省漢語方言與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建設,主要研究古(近)代漢語詞彙,注重古代字書輯佚整理,在文字學、詞彙學和音韻學等研究領域精耕細作,傳統文獻與出土文獻結合、本土文獻與域外文獻結合是本方向研究的突出特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13項,出版學術著作5部,在《中國語文》《語言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

        5.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方向為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2010年獲批後自主設置的專業方向,源于前現代漢語教研室和語言學系,獲得湖南省重點教研室等稱号。本方向2012年開始招收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13人(含外國留學生2人)。方向負責人為李康澄教授,碩士生導師有羅淵教授、顔紅菊教授、曾春蓉副教授、丁志叢副教授。本方向依托省級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漢語方言與民俗文化研究基地”(後更名“湖南省漢語方言與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建設,主要從社會學視野圍繞方言分布和語言接觸開展學術研究,并兼顧現代漢語語法修辭等方面。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教育部、國家語委項目11項,其他省級項目8項。在《中國語文》《方言》等權威刊物及CSSCI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