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為自己職業發展着想,我們有必要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加強對自身的認識與了解,找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确定自己能幹的工作也即優勢所在,明确切入社會的起點,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給自我定位。自我定位,規劃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幹什麼?”、“社會可以提供給我什麼機會?”、“我選擇幹什麼?”等問題,使理想可操作化,為介入社會提供明确方向。
一、意識就業中自我定位問題
第一,自我認知不清,定位不準。
很多大學生找工作的時候,常常缺乏定位,見到隻要有公司招聘,不管自己适合不适合,都往裡投簡曆,事實上,很多簡曆根本就是浪費,那些公司可能從來不看這些簡曆,原因在于大學生的自我定位和職業意向與用人單位并不一定吻合。大學生一定要有對自己的一個自我認識、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比如你的志向是什麼?你是更擅長跟人打交道還是跟事務打交道?你是否掌握某種專業的技術?你能做什麼?你看好什麼行業和領域?然後再分析哪些行業和領域存在一定的機會?以及你如何才能進入這個行業?事實上,到單位應聘的時候,三個因素影響,第一個是你想做什麼,第二個是你能作什麼?第三個是企業通過了解,認為你能做什麼?是看自己和别人怎麼看你的一種眼光的聚合,當這兩種看法比較一緻,那麼大家的結果就比較理想。很多大學生并沒有自己的定位,這就好像一個産品一樣,你認為你可以賣給所有的企業,最後你可能很難賣出去。
第二,很多大學生不重視第一份工作,初期選擇處于混沌狀态。
有人說,畢業後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養活自己,不是職業,更不是事業,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第一份工作對于一個人的職業來說非常重要,除非這個人具備做高級白領和職業經理人的天才或者運氣和機遇非常好,否則一個人一旦工作之後,未來将在多大的圈子裡面流動,基本上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劃圈。大學生剛剛踏入社會,第一份工作為你帶來的是一種職業習慣的養成。因此,大學生選擇工作的時候,不能抱着暫時養活自己的心态,也不能說今天幹的不是自己的事業,也不是職業,所以先就業才是根本,冷靜,謹慎認真的選擇才是根本。
第三,很多大學生不知道如何判斷一個工作機會是不是好。
很多大學生心中都會有一些自己的認識,比如外企好,國企好等等,但是一旦找到一些合适的機會的時候,大學生又開始犯嘀咕,特别是多個機會可以選擇的時候,常常這山看着那山高,最後導緻好機會溜走才後悔莫及。這說明,很多大學生并沒有深入的了解職業發展的成功因素,一個人的成功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分别是知識結構、技能、思維和社會資本。從四個因素來看,一個好的單位先不管背景,但是必須讓一個人在四個方面中的某一方面或者某幾個方面受益才是一個好單位。第一,這個工作是不是有助于你拓寬你的知識結構,比如你可以在工作中學習到很多自己所不具備的知識;第二,這個工作是不是能夠帶給你某個細分的職業技能,這個職業技能你本身不具備或者你并沒有實踐經驗,但是通過工作你可以讓你在某個領域成為一個專業人員;第三,這個單位是不是有助于形成你的思維,包括你看問題的視角,看社會的視角,看世界的視角,而這些視角可能給你帶來新的價值。第四,是不是在這個單位你可以獲得社會資源,或者提升你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比如你可以廣泛的結交朋友,認識專家,或者是提升自己的社會資本。如果一個單位四個價值都不能帶來,那麼這樣的單位隻能解決吃飯問題,但是并不能解決職業問題。
第四,大學生的職業心态欠佳。
由于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大學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後,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狀态,特别是當四處碰壁的時候。很多大學生找工作常常遵循這樣的階段,第一階段,非常“高調”,估價過高;第二階段,非常“低調”,碰壁之後就開始變得不自信,然後就開始降低期望,或者就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值錢,甚至洗碗都覺得可以嘗試了;第三階段,開始“跑調”,在接連碰壁之後,大學生就亂了陣腳,于是就失去了方向。當然,社會很多說法也會導緻大學生很難适從,比如,認為大學生一定要做白領才好,北大才子賣肉了,博士去當村長就覺得不劃算了,但是這些人不是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好嗎?這個問題需要辯證的看,我們不能去阻止每個人都當領袖的欲望,但是大學生還是要清醒的認識一點,職業是不分貴賤的,既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也不要就碰幾次壁就失去自我了。“心态決定一切”,這是職業人生存的關鍵法則。
二、如何做好就業中自我定位?
1.明确自身優勢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就需要進行自我分析。通過對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據過去的經驗選擇、推斷未來可能的工作方向與機會,從而徹底解決“我能幹什麼”的問題。隻有從自身實際出發、順應社會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馬到成功。要知道個體是不同的、有差異的,我們就是要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地方并發揚光大。定位,就是給自己亮出一個獨特的招牌,讓自己的才華更好地為招聘單位所識;對自己的認識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觀、深刻,絕不回避缺點和短處。你的優勢,即你所擁有的能力與潛力所在。
2.發現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點。人無法避免與生俱來的弱點,必須正視,并盡量減少其對自己的影響。譬如,一個獨立性強的人會很難與他人默契合作。而一個優柔寡斷的人絕對難以擔當組織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說:“人性的弱點并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确的認識,認真對待,盡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來,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與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學、朋友等交談。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麼樣子,與你的預想是否一緻,找出其中的偏差,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經驗與經曆中所欠缺的方面。“人無完人,金無足赤”,由于自我經曆的不同,環境的局限,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一些經驗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對招聘單位紛紛打出數年工作經驗條件的時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還沒有認識到或認識到而一味地不懂裝懂。正确的态度是:認真對待,善于發現,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3.明确選擇方向
通過以上自我分析認識,我們要明确自己該選擇什麼職業方向,即解決“我選擇幹什麼”的問題,這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核心。職業方向直接決定着一個人的職業發展,職業方向的選擇應按照職業生涯規劃的四項基本原則,結合自身實際來确定,即選擇自己所愛的原則(你必須對自己選擇的職業是熱愛的,從内心自發地認識到要“幹一行,愛一行”。隻有熱愛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績),擇己所長的原則(選擇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才能發揮自我優勢,注意千萬别當職業的外行),擇世所需的原則(所選職業隻有為社會所需要,才有自我發展的保障)和擇己所利的原則(應該本着“利己、利他、利社會”的原則,選擇對自己合适、有發展前景的職業)。
4、用長處來經營自己
有的畢業生存在過分的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處與别人的長處去比,因而不敢主動地推銷自己。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成功人生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個人如果站錯了位置,用他的短處而不是長處來謀生的話,那後果肯定不會理想的,他可能會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淪。故在選擇職業時要注意發揮自己一技之長。首先你不要過多地考慮這個職業能給你帶來多少錢,能不能使你成名,而是應該把最能發揮你個人優勢的職業作為首選,因為,你若能發揮自己的特長,錢是可以慢慢積累的;經營自己長處能給你的人生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人生貶值!
總之,職業生涯目标的确定,是個人理想的具體化和可操作化。職業目标的選擇并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身實際,适合于自身發展。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現代科技與社會進步,個人要随時注意修訂職業目标,盡量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适應,一定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适應社會需求,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
關于大學生的就業勵志文章:大學生就業勵志觀
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确的就業觀念。
首先,必須指出的一點就是不管在什麼形勢下,都有人找不到工作,也有人很容易就業。說就業難,其實也不難。從不難的方面來講呢,就是要找到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在我們當前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還是有很多這樣的工作的;從難的方面來說呢,就是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符合自己标準的工作就比較難了。
下面我就說說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确的就業觀,說實在話,我沒資格談這個,因為我自己都沒有出來工作。我隻能結合自己平時打寒暑假工和自己所看到的現象提出一些自己的一些看法吧。
1、改變“眼高手低”的想法,正确定位自己。
(1)大學生在求職擇業的過程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情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賺錢是一種結果,它永遠不會成為我們的目的。
(2)很多大學生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說找到的工作比較低級,覺得社會騙了他,書本騙了他,也許中國的人際關系很是複雜,就業條件也存在不公平,但是我們如果整天抱怨也沒用,既然别人能成功,我們也相信自己能成功,人生最美麗的舞蹈,就是帶着鐐铐以後跳出來的舞蹈。
(3)要敢于從低層做起,從小事做起。對于大學生來說,更重要的不是眼前的就業機會,而是未來的發展空間,要知道,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不要沮喪,要甘于做影帝影後,今天幹什麼,并不意味着一輩子都幹這個,今天也許我們做的都是一些瑣碎的事情,但其實我們真正做的,是一個态度的問題。
2、不片面追求專業對口,一專多能。
現在很多的崗位并不一味強調專業的對口,大學生除了學習專業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還要一專多能,出門在外,多帶幾把刀子,這把沒用了可以用那把。
3、既重視理論知識,也重視實踐經驗。
當你去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你,你有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你說沒有,那有可能就不好意思,隻能拜拜了。所以,不管是在校期間或寒暑假的時候,不要顧着玩,可以去找實習的工作,即使學不到什麼東西,隻要學到了吃苦的精神,做到這樣,也就比别人前進一步了。
4、樹立正确的觀念,自力更生。
(1)我自己本人是很鼓勵我們大學生到城鄉基層、到比較艱苦的地區去,尤其是農村基層就業,因為那裡需要我們,也能展現自己的價值。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要顧什麼面子,不管什麼工作,我們都得先下手為強,先要個飯碗再說,“有錢沒錢,都得回家過年的嘛”,先就業再擇業,最後再将其看做自己的事業,而不至于失業。
(2)不要管别人說什麼,别人怎麼說,那是沒辦法的事,腦是他的,嘴也是他的,我們控制不了,我們自己要明白,我們要去哪裡,我能對這個社會創造什麼樣的價值。我們要把眼光放長遠,别人在做今天,你要看明天,别人做明天,你要看後天。
(3)生命中有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忍辱負重的能力,不管我們是什麼年齡,我們都會遇到一時氣不過的事情,這個世界,讓我們氣不過的東西太多了,隻有當你氣得過的時候,這個世界才會在你面前展開最光輝的一面,隻有忍辱負重,我們才能發展,隻有忍辱負重,我們才能為自己争取時間、争取空間、争取未來,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你有理想,有目标。有了目标之後,把自己想要實現這個目标的堅定信念内化,變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來對待。
(4)當你畢業的時候,不要再去依靠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有累的時候。即使你們家很富有,或者很有權力,但是要明白一點,大樹底下長不出大樹的。
5、就業難不等于創業難。
就業難,我們就選擇創業,但是要明白一點的是,創業是一個更嚴肅的話題。一畢業 就創業,這個風險也很大。跟老闆怎麼打交道都不會,往後你怎麼去管理你的員工呢?先把基礎工作做好,再去創業。但是,有時候,也不能看到一個事情不錯就去做了,這樣十有八九是失敗的,不要把創業當作就業的替代品,更不能是我們自己浪漫的沖動。
6、調整心态,正視成敗。
(1)從成功方面講,我覺得大學生在步出學校,面對社會挑戰的時候,如果自己都不給自己一個肯定的話,那别人怎麼肯定你?在面對第一次就業的時候,不要去想成敗與否,隻要拼命去做了,努力去做了,隻顧耕耘,不要去想收獲。凡是一下子想要把一件事情幹成的人,即使成功了,也沒有基礎。
(2)從失敗方面來說呢,我覺得失敗在這裡是個褒義詞,當我們生命裡有一些限制的時候,其實正是考驗我們的智慧和才能、耐力和堅持力的時候。遇到巨大的困難、競争不要怕,因為大象是很難踩死螞蟻的,隻要躲得好,加上自己的策略,你就一定能活過去。隻流淚是沒用的,沒有人會可憐我們,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往前走。要把痛苦當作快樂去欣賞去體會。
(3)把兩者合起來看:成功與失敗在一定意義上是等同的,談過戀愛的同學就知道,就業如同我們談戀愛。有時候我們被人家拒絕了,但是我們追的那個女孩本身就不屬于我們的,在追她之前,我是一個人,被拒絕後,我們同樣是一個人,我們什麼都沒丢,我們還是我們。
其實人生就好象登山一樣,你上去了,但總有一天,也必須下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永遠都成功。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四五年,就足夠了。偉大是熬出來的,成功是被打出來的,就是因為這樣,才使我們抗擊打的能力越來越強。
最後,還有一點想說的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把自己當人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完了留下的話就讓别人去說吧,早晚有一天,當你把事情做成功以後,他們會把你說的壞話都變成好話。但,一定要和你的朋友團結在一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