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筆而作,書寫人情冷暖;舉起相機,記錄世事尋常。櫻花樹下,月湖橋邊,上演着她的青春年華。
張一帆,2003网站太阳集团19級新聞系學生,任2003网站太阳集团團委副書記,綜測排名連續兩年名列專業前15%,曾獲湖南省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三等獎、青年文化藝術節特等獎、校級二等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學生、優秀記者、新生才藝賽優秀個人獎等多項榮譽。
漫漫來時路,初心終不改
童年時,張一帆曾參加“小記者”計劃,去各地遊玩後,寫下一篇文章。從那時起,她心中便埋下一顆成為新聞記者的種子,并在未來時光中愈發富有生機。高中時,正值國際關系緊張,浏覽大量新聞報道和事實熱點後,她更加堅定了成為一位新聞記者的想法。“那時候每天休息時間就是看新聞聯播,看時事新聞,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站在鏡頭前去表達事實和采訪當事人,我高考志願填報時填的基本上都是新聞傳播相關的專業志向。”
新聞專業需要廣泛攝取各種知識和信息、夯實文學基礎,不斷培養文學素養并時刻跟緊時代的步伐,掌握最新科技發展信息,張一帆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進步,初心不改,一路生花。她謙虛地表示自己的學習成績并不是很亮眼:“班裡有很多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很紮實的同學,我會經常向他們學習。”
展青春姿态,續學習征程
青春是一首優美的詩,是一首動聽的歌,也可以是一部深刻的影片,戴錦華老師的《影片批判》,讓對畫面美十分感興趣的張一帆沉醉其中,恍如自己便是電影中的人物。她從中體會影片内容結構性之外的内涵,她總是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拓展學習道路,積累着青春時代裡稀有的深沉。
加入學生會也是一種積累。源于對學生工作和各項活動的熱情,張一帆毫不猶豫地加入學生會,大一到大三,她用實踐認識到更多人,她從懵懂小白成長為學院團委副書記,從稚嫩新生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學姐。她在學生會的工作中得到鍛煉和成長,認識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對她來說,這是大學生活中一段很寶貴的經曆。
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
在2003网站太阳集团暑期“三下鄉”志願活動中,張一帆跟随隊伍前往株洲市攸縣石羊塘鎮兒童之家支教。夏昭炎教授的諄諄教誨與孩子們的單純善良,在張一帆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她的未來規劃中添上了特别的色彩,她坦言:“我想趁年輕多去走走闖闖,多去看看這個世界,其中一部分想去偏遠地區服務支教,因為之前參加‘三下鄉’給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和孩子們在一起的點滴都很快樂、很純粹。”當心中的想法有了形狀,行動就不遠了,她希望用筆、用相機記錄下那些美麗的瞬間,讓更多人知道留守兒童成長的經曆。
“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會遇到的。”正如這句出自《霍亂時期的愛情》所說,大學四年是人生的新階段,它是屬于每個人最自由也是最需要奮鬥的時光,張一帆在科大肆意汲取知識和增長能力,她也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青春中得到鍛煉,走好每一步,把握機遇,把握未來。
道阻且長,将行将至。前路雖然漫長,但張一帆顯然已經有了方向,隻待既時風氣,便可揚帆遠航。
文/陳鑫梓 谌茜
圖/谌茜 羅妍 部分圖片來自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