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卷那句“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的隧道,正坐在那位老者的身旁,看着跳動的火光,同她一起緩緩揭開那段民族曆史的厚重帷幕。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以一位90歲的鄂溫克女人的口吻細膩溫情地叙述了一代民族的蒼涼史詩,其中涉及真摯的民族信仰,悲怆的生死離别,以及無奈的文明失落和隐含的等待追尋。我從幾代鄂溫克人點燃的篝火中窺見美好人性的同時,也看見了他們敬畏自然和生命,堅守信仰和文明的頑強生命力。在遲子建的筆下,鄂溫克人眼中的理想哀而不傷,如同璀璨的星辰,即使跨越不同的時空,依舊熠熠生輝。
群星的理想,關于迎接風雪擁抱清風。百年裡,這個部落曆經了無數風雨:瘟疫、暴雨、嚴寒、野獸的襲擊、日本侵略者的鐵蹄、現代文明的侵擾,大自然向他們敞開了美好而和諧的一面,讓他們在大自然的恩惠下生存的同時,也給了他們嚴酷而凄清的一面。愛情、友情和親情摻雜、交織在鄂溫克民族的滄桑故事裡,字裡行間都充滿了自然、生動、詩意與悲情,透射出人類内心深處最美好、最淳樸的情感。這個與森林裡的馴鹿、雨、雪、樹共生的民族在經曆了無數風雨哪怕是親人的生離死别的大痛之後,他們在民族危難之時也依舊飽有大愛:為了家族的馴鹿能夠健康地繁衍,林克外出與其他部落交換健康的馴鹿,不幸在路途中被雷電擊中身亡;在做了薩滿後,即使知道拯救其他的生命的代價是失去自己的孩子,身為薩滿的妮浩扛起她的責任,在一次次拯救他人的過程中也一次次地失去了她的孩子,即使到最後,妮浩也為祈雨救火而死;拉吉達在兩天沒有休息的情況下外出尋找迷路的馴鹿連日奔波勞累,在睡夢中被活活凍死……一次次的生死離别,道盡了感情的滄桑、命運的無常,哪怕書中書寫了很多次死亡,但每一個生命都有它出現的意義,即便意外逝去,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他們的愛恨皆刻骨銘心,在敢愛敢恨中,這個頑強的少數民族努力掙脫命運的束縛,在與風雪對抗的同時又與風雪為友,将他們最寶貴的美好心靈留在了那片土地上。
群星的理想,關于對話山河親吻自然。《額爾古納河右岸》在“清晨”中這樣叙述:“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們給看老了。”看到這裡時,一切都變得那麼親近,那位老者與雨和雪像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又像是他們與自然達成的某種契約,看到文末我才明白,這就是遲子建筆下的“萬物有靈”。馴鹿,在鄂溫克人眼中絕對是能與人類平等對話的靈物,遲子建筆下的列娜因為病重,尼都薩滿用灰色馴鹿的孩子交換了列娜的“烏麥”,這隻灰色馴鹿在失去孩子的同時也失去了哺乳的能力,直到列娜的意外死去才重新有了奶和活力。不隻是馴鹿,森林裡的萬物都是一個個自由自在的獨立個體,它們被神性的光輝籠罩着,擁有着生命的尊嚴。達西的老鷹,在與主人的朝夕相處中培養的感情足以讓它願意為主人失去生命;父親的獵犬“伊蘭”在父親去世的時候“似乎也很想跟着父親走,用爪子在林地上刨來刨去,好像在為自己挖墓穴;曾經被伊萬放過的白狐狸最後幻化為兩位渾身素白的姑娘出現在伊萬的葬禮上給伊萬送行……”可以說,這些富有靈性的自然生命與人的和諧共處,為處于困境的人類點亮了一盞尋回靈魂和家園的明燈。正因為看過這些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面,文末中寫到的運載木材的卡車,土地上的車轍,四處逃竄的動物才會讓我如此心痛。人類社會的發展不斷向前,有些曆史可能成為句号,但他們的子子孫孫是新的标點符号,希望人類在擁抱發展的同時也能擁抱自然,敬畏自然,保護自然。
群星的理想,關于赓續精神守望文明。如果說鄂溫克民族故事中的河流、馴鹿、風葬、鹿鈴、白桦樹、獸皮、薩滿、跳神等的事物之中有的關于愛,有的關于自然,那麼在溫潤如玉和平實簡約的文字下為何又飽含泣血般的悲鳴,因為這個故事的背後是一個民族在生存中所體現出來的民族生命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和堅守的美好的人類理想精神,就像“敬畏自然”這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四個字,是鄂溫克人在山林生活中不能觸碰的底線,被他們一代代地傳承了下來。《額爾古納河右岸》的上部有這樣一句話:“我守着這團火,無論遇到狂風、大雪、暴雨,我都護衛着它,從未熄滅過,這團火,就是我跳動的心。”這跳動的心的背後,連接着一個民族幾千年的脈搏,這跳動的心的背後,奔騰着一個民族的共同血脈。在作品裡,生命的消逝也許是轉瞬之間的事,林克被閃電奪走生命,拉吉達死于嚴寒,瓦羅加在與熊的搏鬥中死去……不斷有人誕生,不斷有人死亡,重複着喜悅與悲傷,痛楚會轉化成溫暖,心中又升起了希望。這個民族的精神從未被打垮,他們之中總有人點燃先輩的火種,赓續信仰與精神,傳承文明與血脈。時代快速發展,更新換代日新月異,我們又應該如何對待那些日漸式微的傳統文明?方法有很多種,但首先唯有堅守和傳承那些保留下來的先進文化,才能夠守住民族的精神根脈,這種堅守與傳承不僅是對曆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期許。
從清晨到正午,從正午到黃昏,再到尾聲的“半個月亮”,鄂溫克族最後一位酋長的女人把故事講完了。我合上書,合上額爾古納河右岸的風雪日月,合上那些難以忘卻的人、合上遺憾與悲傷、合上眼淚與傷痕。鄂溫克族的故事并沒有結局,就像不是每個人都有尾聲一樣,我想,人類正在探索一條永恒的道路,這條道路正像鄂溫克族人所祈盼的那樣,也是新時代人們對未來全面發展所積極暢想的那樣。這條道路蜿蜒向上,路途中不乏有肩負着人類美好理想精神的人們:一大批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而勇往直前的人;為森林、為樹木、為綠葉而努力堅守的人;為文字、為符号、為岩畫而信仰傳承的人。以後,這些人會越來越多,而這條閃着人類璀璨理想的道路也正在從古連到今,從曆史貫穿文明,從心靈通向自然,行走在這條道路上的人也會将人類一直所堅守的那份理想,散落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